城厢:家门口的“成长加油站”为青少年赋能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7月1日讯(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邱巧红)6月29日上午,城厢区凤凰山街道龙德井“少年之家”社区服务中心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孩子正在这里参加自然美学、阳光体育、书法课堂等公益课程。这个以家门口的“成长加油站”为定位,以关心、关爱、关怀青少年成长为宗旨的社区公益服务平台,赢得居民们交口称赞。

该中心由城厢团区委联合社区青少年宫、凤凰山街道团工委、龙德井壹号小区物业管理处联合设立,是城厢区首个“少年之家”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城厢团区委重点打造的公益性服务品牌,“少年之家”社区服务项目聚焦基层青少年“课后缺陪伴、兴趣缺引导、实践缺平台”的现实需求,以社区为阵地、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常态化服务+阶段性主题”的运行机制。

走进位于龙德井“少年之家”社区服务中心,五彩斑斓的场景布置映入眼帘:充满卡通元素的彩绘墙,五颜六色的地板,丰富多彩的儿童玩具,仿佛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梦幻世界。

作为社区文化交流主阵地,该中心巧妙盘活小区架空层空间,科学划分为室内外两大功能区,实现动静结合的空间利用。其中,室外功能区以环形健康跑道串联起包含青年球场、儿童乐园等在内的活力运动区域,满足青少年体能锻炼与户外活动需求;室内功能区精心设置了阅览区、活动区、学习区、社交区等功能区,为青少年提供静心阅读、激发创造力以及参与社区文化交流的多元化场所。

在学习区里,来自莆田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的志愿者们,正忙着为做计算题的孩子答疑解惑。“小数乘法总容易点错小数点,每次算完都要检查半天。”四年级学生小郑挠着头说。志愿者陈静拿出一套数字卡片,与孩子们玩起了“小数点搬家”游戏,大家全情投入,玩得不亦乐乎。“这样的游戏,孩子们玩得嗨,又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能力。”陈静说。

当天,青年志愿者们还结合现实案例讲解禁毒知识,展示仿真毒品模型,让孩子们直观了解危害及识别方法。在消防知识环节,志愿者们设置了“家庭隐患搜查队”情景,演示灭火器使用、逃生技巧并组织疏散演练,增强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救能力。

暑期来临,孩子们迎来了悠长假期。对于龙德井及周边小区的众多家庭而言,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充实、有意义的暑期,避免“无处可去”、“沉迷网络”,成为摆在家长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据了解,目前,龙德井“少年之家”社区服务中心已举办自然美学工坊、少儿体能挑战、硬笔书法启蒙等多场活动,后续还将定期开设思想引领、兴趣培养、课业辅导、权益维护等多元化服务项目,助力青少年提升综合素质。“平时上班忙,没有精力陪孩子,这里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能让娃儿学东西、交朋友,真是解决了大难题!”居民吴女士难掩欣喜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少年之家”项目还创新建立“五个一”长效机制:一名团干部牵头统筹、一支高校志愿队结对服务、一方物业管理落实保障、一个社区青少年宫提供资源支持、一名社区委员会参与自治管理,形成“共青团主导、高校志愿力量参与、物业基础保障、社区专业资源支撑、家庭协同共治”的基层服务新格局。

“‘少年之家’是共青团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融入基层治理的新起点。”城厢团区委挂职副书记郑晶晶介绍,项目立足“服务不缺位、关爱不断线”,不仅为社区居民解决孩子看护难题,更通过文化浸润、实践体验、安全守护等多维服务,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及社会实践能力,全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据悉,城厢团区委将以龙德井“少年之家”为样本,年内再建设5个社区服务点,通过整合引入专业社会力量、链接高校志愿资源等,推出红色研学营、职业体验日、亲子读书会等系列品牌活动,持续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形成“15分钟青少年服务圈”,让更多青少年在家门口享受有温度、有品质的成长服务,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青春动能。
来源:福建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