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慢阻肺病——不容忽视的“慢性杀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呼吸道疾病,典型症状包括长期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其病理学改变主要是气道(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或肺泡异常(肺气肿),一种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和肺疾病。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专家提醒,通过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和规范管理及治疗,多数患者可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避免病情恶化。
一、 哪些原因会导致更容易患慢阻肺病呢?
长期吸烟:约80%的慢阻肺患者有吸烟史,烟雾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气道和肺泡,引发慢性炎症、黏液过度分泌、气道壁增厚和肺泡壁破坏,最终形成“咳不完的痰、喘不过的气”。
空气污染:室内油烟、煤烟,室外PM2.5、汽车尾气等,长期吸入会引发肺部慢性炎症。
职业暴露:从事粉尘、化工、建筑等行业的人群,若防护不当,易因吸入有害颗粒致病。
遗传与感染:少数人因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易感;反复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会加重肺损伤。
二、慢阻肺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有哪些呢?
其症状通常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咳嗽、咳痰、气喘(活动后气短)。这个病在早期不会让人有啥特别的不舒服,无外乎就是咳嗽、咳痰。很多人都觉得这不就是“老烟枪”的必备症状嘛。但出现有气短、呼吸困难的症状就已经比较严重了,如果没有早发现、早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逐渐加重,出现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直接威胁生命。
三、 慢阻肺病患者如何自我管理呢?
避免诱发因素:尽量减少感冒,尽量避免与COPD相关的诱发因素(如吸烟、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接触。
遵循医嘱:慢阻肺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包括吸入药物及氧疗等,定期复诊,按医嘱使用药物,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肥胖或体重不足,增加对抗感染的能力。
适度呼吸锻炼,改善肺功能:慢阻肺病患者只有保持良好的肺功能才能使患者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专业人员的建议,加强呼吸功能的锻炼;如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如何进行腹式呼吸:
要领:患者取立位,也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体位无要求),上身肌肉放松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呼-吸掌握在15秒左右。深吸气3~5秒,屏息1秒,然后缓慢呼气3-5秒,屏息1秒,呼吸要深长而缓慢,吸气与呼气时间比1:2或1:3。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要求深呼深吸,不可用力,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左右,熟练后可增加次数和时间,可使之成为自然的呼吸习惯。
专家建议,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请务必尽早戒烟。有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到呼吸专科就诊完善肺功能检查,做到早识别、早治疗。
(刘金龙 谢茂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