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孩子脑梗死,平邑县人民医院助其“溶”获新生
鲁网7月23日讯近日,平邑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通过卒中中心、小儿科、急诊科等科室的多学科高效协作,成功为这名突发脑梗的患儿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目前患儿恢复状况良好,正在康复医学科接受系统康复治疗,向着重返校园稳步迈进。

这名小患者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平日里活泼可爱。发病前几日,孩子出现轻微感冒咳嗽症状,家长并未特别在意。谁知入院前1小时,正在教室上课的他突然发病:右侧肢体毫无征兆地瘫痪无力,右上肢无法抬举,右下肢不能行走,同时伴随口角歪斜、言语笨拙含混。情况危急,120 急救车火速将孩子送往平邑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卒中诊室值班医生接诊时,患儿已出现明显的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右侧肢体完全瘫痪等症状,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生快速识别为急性脑卒中,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小儿科副主任医师公方伟第一时间赶来会诊,卒中中心主任医师梁克山也同步抵达现场。紧急完善的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令人揪心:左额颞叶皮质、岛叶、放射冠区、左侧脑室周围旁白质区均出现脑梗死,左颈内动脉C6、C7段及左侧大脑中动脉信号明显减弱。
儿童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堪称医学领域的 "高难度挑战"。这一领域高度专业化,国内外指南均缺乏针对儿童群体的完整推荐意见——无论是美国、欧洲的国际权威指南,还是国内最新发布的《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 2024》,都以成人为主要关注对象,未单独制定儿童溶栓推荐方案。由于儿童被排除在大型溶栓临床试验之外,循证医学依据极度薄弱,临床决策只能依赖成人研究的有限外推和零星的儿科病例证据。更关键的是,成人指南明确划定静脉溶栓的年龄底线为18岁,即便机械取栓无严格年龄限制,儿童病例的数据积累也寥寥无几。

摆在医疗团队面前的是两难抉择:若放弃溶栓取栓治疗,患儿极有可能落下终身严重残疾,甚至面临生命危险;若冒险实施溶栓取栓,一旦引发脑出血、内脏出血等并发症,将给患儿、家长带来难以预估的风险。
关键时刻,梁克山向患儿家长详尽阐释了溶栓治疗的获益与风险,鼓励家长共同参与诊疗决策,同时第一时间向院领导和上级医院专家汇报情况。经过慎重考虑,患儿父亲同意溶栓治疗,为这场冒险的救援注入了信任的力量。
时间就是大脑,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神经功能的存亡。卒中中心立刻打响与死神赛跑的攻坚战:在梁克山的统筹指挥下,急诊静脉溶栓迅速实施;同时紧急联系导管室和神经介入团队,做好桥接介入治疗的万全准备。医护人员寸步不离守在病床边,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
奇迹在治疗开始后第 15 分钟悄然降临:患儿的左侧肢体终于能够抬起,言语也逐渐清晰!NIHSS 评分从10分骤降至2分——溶栓治疗取得显著成效,无需再进行介入取栓!
经过小儿科住院治疗及后续康复干预,仅用3周时间,患儿右侧肢体肌力便从入院时的0级恢复至5级,已能正常行走;曾经完全无法活动的右手,如今已能准确握笔书写。
这场与病魔的较量中,平邑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以敢于创新突破的担当,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理念。从快速识别到多学科联动,从风险评估到果断决策,每一个环节都围绕挽救生命展开,既展现了卒中中心高效专业的救治能力,更彰显了医者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正是医疗团队的不懈努力与家长的充分信任相互成就,才让病魔退避三舍,让孩子重获健康,得以重返校园,拥抱本该属于他的美好童年。(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34 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