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股份年报披露:企业长周期发展势能
近期,洋河股份发布2024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8.7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73亿元。继续位列中国白酒行业第一梯队。
近年来,中国白酒行业在困境与转型的交织中呈现出复杂态势。
一方面是消费市场持续乏力,购买力与市场信心缺乏;各大酒厂也普遍面临库存高与价格倒挂难题。面对危机,白酒企业们纷纷进行结构性调整探索突围路径,不断挖掘品牌价值和市场潜力。
面对行业和市场的双重变革,作为中国“绵柔”型白酒开创者的洋河,究竟会以何种姿态继续引领行业前行?
具备品牌护城河与产能壁垒的龙头企业
2024年,中国白酒行业存量竞争态势持续演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逐步由多元分化竞争转向头部企业集中,强集中、强分化特征更为显著,马太效应愈发凸显。
然而行业波动本质是结构性调整而非需求萎缩,短期的渠道库存周期与价格带轮动,恰恰印证着产业持续升级的生命力。只有具备品牌护城河与产能壁垒的龙头企业,仍将穿越周期实现价值增长。
自1979年首次跻身“中国名酒”之列。洋河已然是中国白酒行业领军者,是业内唯一拥有洋河、双沟两大中国名酒,两个中华老字号,六枚中国驰名商标,两个4A级景区的企业。
在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研究报告中,洋河以909.79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名中国白酒行业第三;在世界知名品牌价值研究机构BrandFinance发布的“2024年全球最具价值酒类品牌榜单”中,公司以63亿美元品牌价值排名全球第五。
而要成就一款经典,“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洋河酿酒始于汉代,兴于隋唐,隆盛于明清,曾入选清朝皇室贡酒,让洋河品牌深深融入中国文化长河,此为“天时”。洋河拥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公司位于中国白酒之都—宿迁市,坐拥“三河两湖一湿地”,是与苏格兰威士忌产区、法国干邑产区齐名的世界三大湿地名酒产区之一,此为“地利”。
悠久的历史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酿酒提供了良好的水源、土壤、空气,尤其是酿酒微生菌群等条件,是酿酒的风水宝地,素有“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的美誉。
坐拥大自然瑰宝,历代洋河人厚积薄发,传承经典酿酒技艺,并建立了行业领先的生产能力,此为“人和”。
公司在江苏、贵州、西藏、湖北等区域,共建成了20余平方公里的酿酒产业园。其中所拥有的名优窖池7万口,2000多口老窖池,是国内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使用时间最长、微生物种类最丰富的酿酒窖池群之一,至今仍在酿酒生产中发挥作用。
目前,洋河原酒年产能16万吨,储酒能力高达100万吨,老酒存量70万吨的。因窖池规模宏大、储酒数量行业第一,近期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最大规模的白酒窖池群”。这些殷实的“家底”是洋河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正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所说,白酒产业是长周期属性的“时间产业”。白酒产品的酿造工艺决定了白酒产业的长周期属性,也注定了白酒产业重资产、长投入、长回报的产业规律。
不断构建产品核心竞争力
作为完全市场化的成熟产业,白酒行业历经多轮经济周期考验,始终展现出强消费韧性。其中,“绵柔型”白酒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亦具有极强的稀缺属性。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绵柔是物理时间与文明时间的交响,要以品质绵柔,赓续价值表达的活态传承、打造消费情感的深度链接、构建产业文明的生态共荣。
北京奥美营销专家卢晓兴表示,近年来,白酒用户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而洋河的绵柔内涵与绵柔体验,是行业内无可替代的,能给予年轻人与白酒对话的机会。
而作为“绵柔型白酒”新品类开创者,洋河突破白酒香型分类传统。以味定型,创新推出了绵柔型白酒质量新风格,并成功构建起适应市场消费口味的绵柔白酒生产新工艺和绵柔机理体系框架。
一直以来,洋河股份以“双名酒、多品牌、多品类”为核心,重点围绕“绵柔品质”和“年份老酒”定位下足功夫,系统布局从高端引领到大众消费的立体化产品矩阵。
在产品维度上,洋河不断推动产品的“进化”构建品质护城河,在供给侧实施精准升级策略,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形成“金字塔形”的梯队化产品结构,无缝隙覆盖全价格带。顶端以手工班塑造顶级IP,腰部通过第七代海之蓝迭代巩固大众消费基本盘,底层以高线光瓶酒开辟新市场,不断提升公司产品力。

今年,“百亿大单品”第七代海之蓝焕新升级,以3年基酒+5年调味酒提升品质,进一步巩固了中端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围绕梦之蓝品牌,洋河打造了“梦之蓝M6+”和“梦之蓝水晶版”等核心大单品。并通过品牌联名等多种营销策略,不断提高品牌势能。

主打性价比的“民酒”洋河高线光瓶酒今年5月也将全面上市,以“名酒的品质、光瓶的便利、亲民的价格”构建差异化的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全新选择。

高端市场中,推出了主打价值化的高端年份“手工班”。以年份认证体系强化洋河手工班稀缺价值,并通过手工班全球行活动不断放大“真年份,真手工,真绵柔”老酒价值,树立起行业品质标杆,打破高端竞争格局。
截至目前,洋河的梦之蓝手工班是行业首家获得“中国酒业协会”授权、由第三方认证机构“方圆集团”权威认证的年份老酒,进一步拉升品牌高度。
此外,洋河积极探索新兴市场,寻求增长新机遇。例如面向“年轻化、时尚型、低度酒”,洋河推出了“乐享自在”的洋河微分子,将传承经典与变革创新相结合,通过独特的酿造技术打造“低而不淡”的自在饮酒体验。以适应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和人们对悦己的需求。
当前,洋河正从从“酿酒者”蜕变为“生活方式的创意者”。从以“中国绵柔型白酒开创者”破圈突围,到近年来的升级焕新,不断给行业和消费者带来惊喜。
“品牌”“营销”双抓手,深耕精细化运营
好产品是“1”,运营是后面的“0”。在拥有优秀产品的基础上,协同良好的运营,才能打破品牌增长壁垒。
2024年,洋河不断强化品牌运营能力,提高运营精度。坚持“深耕大本营、深度全国化”的策略,以“省内精耕+省外突破”双轮驱动打开发展空间。
围绕经销商团队,洋河不断优化调整。针对省内经销商进行渠道梳理和优化调整,优商择商,并重点强化大本营市场运作,在省内市场进行组织架构迭代,进行全新的渠道通路铺设。
省内,聚焦江苏和长三角市场,从组织体系、经销商体系和终端强化“内核”,进一步精耕大本营市场。省外,加速河北、山东等潜力区域突破,强化增点扩面、深化乡镇下沉、优化消费者培育。2024年,洋河省内经销商增加39家,省外经销商增加38家,全国总计增加77家。
在消费者运营方面,从“深度分销”转向“精准营销”,建立数字化渠道管理体系,部署“营销并轨”,打造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充分利用产品“码”为链接,通过开瓶扫码、现金红包、会员积分等终端促销措施积极动销。近两月间,海之蓝开瓶率增长8.8%,自点率实现两位数增长。
同时,公司持续施展联名、文创、活动营销“组合拳”,不断释放品牌声量、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洋河持续推出“中国航母纪念酒”、“梦之蓝·歼20定制酒”、“洋河·梦之蓝号捷龙三”等联名文创单品。同时积极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参与航天公益。获得《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认可。
另一方面,通过梦之蓝手工班献礼中法建交60周年;亮相G20峰会、达沃斯论坛等国际大事件。在彰显品牌调性的同时,不断提升中国白酒于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话语权。
“六大举措”,“四个聚焦”开启深度转型
有市场观点认为,未来白酒企业只有主动变革,才有望穿越行业周期。
在日前的投资者电话交流会议上,洋河股份表示。2025年,公司将坚持“四个聚焦”,六大举措”开启深度转型。
据介绍,公司将聚焦主导品牌、聚焦中端和次高端主价格带,聚焦省内市场和省外高地市场、聚焦白酒主营业务。六大举措包括:品牌焕新赋能、产品优化提质、主导产品控量稳价、稳固聚力重点市场、强化消费者培育、深化渠道拓展。
面对挑战,公司将积极优化供需关系,做好去库存工作。通过“对省内海之蓝停货,对梦之蓝M6+实行严格的配额管控”等措施,优化供需关系,推动渠道逐步实现良性发展。减少对烟酒店传统渠道的依赖,从团购、酒店、乡镇渠道三个层面拓展渠道。同时,积极化解高库存,坚持以开瓶为导向,从政策和活动两方面推动库存逐步去化。
“六大举措”既包含品牌价值的向上突破,又涵盖渠道体系的向下扎根,更暗含消费者关系的立体重构,这种多维度的战略布局,实际上是通过品牌势能积蓄对冲行业周期波动,凭借价值创新穿越存量竞争迷雾。
这一调整折射出头部酒企应对行业变局的战略思考,也揭示了消费升级浪潮下中国白酒产业的转型方向,既是洋河对行业周期律的主动应对,更是对白酒消费新趋势的精准把握。
对于未来,洋河表示要做全行业最具性价比的浓香白酒。依托全行业最强的产能和储能,全面进行品质提升,把洋河酒的优秀品质进行“具象化”,让消费者可感知、可验证、可传播。
小结
当前,白酒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促使企业不断在品质升级、价值挖掘、场景创新等维度寻找新增量。
面对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行业竞争和消费变迁的双重挑战。洋河表示,2025 年公司将立足长远,强化品质表达和口碑引领,构建以消费者运营为核心的品牌体系,积蓄品牌势能;全面聚焦主导产品和重点市场,进一步夯实市场基础,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而在消费复苏与产业升级趋势下,洋河通过品质坚守与价值表达推动企业转型。以高质量发展重塑行业标杆,不断彰显头部企业在存量竞争时代的破局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