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算力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算力质效水平全国排名第六
【聚焦2025中国算力大会】我省算力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算力质效水平全国排名第六,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居中部六省首位
本报讯(记者姚毅)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正重塑产业发展格局,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我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将能源、气候、区位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算力发展优势,优化提升算力供给能力,培育壮大算力产业生态,深化拓展算力应用赋能,促进算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面向京津冀、服务全国的算力产业高地,为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在算力供给能力方面,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适度超前布局算力、5G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双千兆”网络覆盖,构建以智能算力为主,通算、超算等多元协同的算力供给体系,算力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截至今年6月,全省在用算力中心机架规模达到51.4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2EFlops。累计建成5G基站11.2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居中部六省第1位。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间带宽达到2600G,7市获评国家“千兆城市”。山西到京津冀枢纽节点的单向时延仅5毫秒,大同到京津冀枢纽节点的单向时延仅3毫秒。
在算力产业生态构建方面,持续优化算力产业发展布局,充分用好重点产业链、专业镇等平台抓手,形成以太原、大同为核心,各地协同创新发展格局,着力构建“算力设备制造—算力基础设施—算力服务和融合应用”的产业生态。汇聚抖音、百度、中科曙光、云时代、百信等一批重点企业,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火山云太行算力中心、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高效运行。2025年上半年,省级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产业链营收同比增长69.3%,全省算力中心收入增长69.5%,计算机办公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9%。
在算力赋能应用方面,我省通过实施算力应用创新行动,推动算力与各行业深度融合,面向能源、制造、文旅、政务等场景需求,打造一批算力服务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引进华为油气矿山军团全球总部(太原),建设全国首个省级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全省累计建成10座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289座智能化煤矿。聚焦高价值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打造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业仿真、高端装备、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等六大先进计算服务平台,太重轨道公司建成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首座“灯塔工厂”,太重集团、晋南钢铁、中国联通共同打造全球首个“5G+一键炼焦”项目,太钢、中条山等企业加速DeepSeek技术在企业场景的落地应用,进一步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方面,持续推动节能降碳,引导算力中心强化节能低碳设计、应用高效低碳设备,推动软硬件联动。打造以“绿电交易+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连”为特色的绿电产业园区,有力支撑算电协同绿色低碳发展。全省算力质效水平全国排名第6,算力中心平均PUE仅1.2,累计培育6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4个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核心计算机房PUE值突破性降至1.04,秦淮推广应用“液侧冷板液冷和风侧磁悬浮相变”的冷却组合系统,实际运行PUE低至1.13,秦能科技“算力电力协同应用”项目入围工信部算力强基揭榜行动名单。山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