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桂涛声:投笔从戎,谱写太行壮歌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不仅缅怀那些英勇献身的先烈们,而且要传承他们的不屈意志和伟大精神。6月20日起,“云南红河发布”客户端开设“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栏目,深入报道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及英勇献身的先烈,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共话和平发展新征程。敬请关注。

个人简介
桂涛声(1906年至1982年),原名桂独生,出生在云南沾益县卡郎村。15岁时,桂涛声以优异成绩考入学制5年的云南省立曲靖师范公费学校读书,后破格考入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8年,桂涛声经中共党员吴登云等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桂涛声与艾思奇、张克诚、毕昌杰等愤然走上街头,开展声援抗议活动,公开揭露、抨击军阀政权。
1928年4月,桂涛声毅然离家赴昆,探索革命真理。经好友丁升堂介绍,投笔从戎,担任第十六军参谋处上尉书记。国民党军队肆意杀害无辜老百姓,尸横遍野的凄惨景象,使桂涛声坚定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人生观。不久,部队转到湖南,桂涛声经中共党组织考察,由中共党员吴登云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桂涛声、柳湜、周巍峙跟随李公朴前往山西太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途中,桂涛声目睹了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单衣薄衫、短裤露膝与日本侵略者英勇作战,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送到前线支援抗日,民众自发拿出家里的棉被拆做棉衣支援前线作战的八路军等情景,情感所触,无限感动,于是提笔写了一首小诗《做棉衣》。这首诗被胡绳刊于《救中国》杂志,后来冼星海为其谱了曲,很快在武汉老百姓中传唱开来。

桂涛声铜像 图源:掌上曲靖
桂涛声、冼星海和洪荒等人来到太行山,组建了抗日儿童文工团。在随游击队转战陵川的过程中,桂涛声目睹了太行王莽岭的“千山万壑”后,又亲身感受到了抗日军民才是真正的“铁壁铜墙”,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在太行山上》歌词。
歌词中这样写道: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歌词出来后,经冼星海谱曲,周恩来试唱后,拍板确定在武汉歌咏大会上演唱。朱德听到后赞赏有加,要求机关干部和战士们都要会唱。
《在太行山上》先后被收入上百种海内外歌曲集,被冠以“抗日战歌”“优秀革命历史传统歌曲”“中国名曲”等美称。2005年,《在太行山上》被选为电视连续剧《八路军》主题曲。200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环球广播的《中国之窗》节目以《跨越历史的音符》为题,向世界推介了《在太行山上》。
抗日战争胜利后,桂涛声到上海复兴中学教书,后转入上海育才中学任教。他把党的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为党和人民忘我工作。从1950年至1977年,他一直兼任上海音乐协会副主席,为党的文艺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来源:“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辑:肖金兰


